S a m u ' s
滾水蛋,蝴蝶酥
私房菜。感情
私房菜。崔記小餐舘 。高雄
點了幾道家常粤菜。
蝦醬炒通菜、醉雞、黄金蝦、咕噜肉。
味覺地图中最熟悉的地標。
蝦醬炒通菜,鹹香是重點。
蝦醬香味濃烈,聯想到香港酉隅大澳海堤邊漁民的曬蝦埸。通菜一碟,盡是老香港的粤菜滋味。
醉雞,崔媽媽選了靚雞,蒸熟,降温,保持了皮脆肉嫩。吃前,在韶興酒為基底的汁料中浸浸。黄金蝦,咸蛋黄搗碎,巧炒靚蝦。在座食客,不乏本身也是厨藝高超之士。没有多餘話,就只是讚。
甜酸類的小菜,容易弄得淺薄。點了咕噜肉,看看如何。上菜了。崔爸爸端來咕噜肉。细嚼。外脆内嫩。肉塊相信經回鍋,已逼走大部份的油,故此沒有一絲油膩感覺。甜酸汁調教得宜,不是pass, 而是distinction, 攞A+ ! 以檸檬汁為基底的醬汁,驅走油膩, 吃"炸豬肉"竟然有"清新"的感覺, 我輩吃酒楼小菜大的香港仔,真是感奇哉怪也。
驚喜,是因為粤菜講究火喉,咕噜肉出名難搞,一般庸厨,要麽把肉塊炸得瘦柴,要麽為符合酸甜二字之要求,濫用白醋白糖吉士粉,把味道顏色变得惡紫奪朱,嗆喉嗆鼻。以往,咕噜肉的味道就是如此在我輩腦海中定型。崔媽媽的製作, 撥亂反正。在高雄。
吃飯,味道就是感情。隔了個大海,感情没变。
大嶼山分流
東南西北四隻角: 東(大埔),南(西貢大廟) 西(大嶼山 分流), 北(元朗)。 大埔沙田馬騮山西貢將軍澳三家村筲箕灣黃泥涌香港仔中環梅窩分流大澳屯門元朗嘉道理回大埔,三日兩夜,晚宿佛堂門大廟前地及梅窩。
菠蘿包(下篇)。矛盾而和諧,美好新國度
《食菠蘿包,有感。愈寫愈長篇》下集
( 地點:台南 )
4)菠蘿包的家世。Cultural Heredity
a)茶餐廳文化,菠蘿包奶茶揳胃罅
香港接受西風較早,銀行大班,政府人員,每天 "奉旨"(機構員工福利) tea break;普羅大衆,白領藍領,同樣3點3下午茶。
香港人拼搏,工作地點與睡床之間,容不下怠慢。港人常言:辛苦搵(錢)來自在食,半日工作下來,在冰室/茶餐廳飲杯茶,清空腦袋,準備下半場打拼,一杯茶的時間,透透氣,交換市場資訊, gossip exchange,或呆坐一角,共同點是…豪氣地叫道 :
"伙記! 嚟杯奶茶,一隻菠蘿油! 唔該。"
餐廳後欄多是烘焙室,焗製麵包,晨六晚三,出爐各一次。吃一隻菠蘿包飲杯奶茶,剛好楔胃罅,份量不太多,但足以令人 fully recharged,可捱到晚上七、八點。
b) 菠蘿包,烘焙奇芭
Historical及文化context下檢視一隻菠蘿包,透過味覺,可俯視它的今生,也可遙望它的前世。早期英治時代下的香港,數間大洋行如太古、和記的 Clipper 兜了地球大半圈, 把歐洲麵粉,印度、錫蘭、馬來西亞的油、糖、茶,運到香港,泊在中上環,入庫,再推銷到每區的街邊大牌檔,冰室(再演變成茶餐廳)。
日不落帝國環球貿易供應鏈,無心插柳,造就香港中上環維港旁某橫街冰室的烘焙師傅,參照歐式麵包,製作出菠蘿包這甜包奇芭。這食材的組合及製法,塑造了菠蘿包的形態與味道,之後輾轉流傳、定型,到後來成為我們在吃的記憶中,帶有童年幸福感的一段。
5) 菠蘿包,性格共融。
Complexity vs Harmony
菠蘿包的屬性,是多維度的,甜鹹脆軟冰火,和諧共處(政治Symbolism者大可視之為美好國度的比喻:))。先是,60年代菠蘿包外脆內軟,屬上品。不知何年(大概到了70年代的香港,冰箱已十分普及),在剛出爐的菠蘿包中放入冰凍的黃油塊,一口咬下,OMG,天雷勾動地火:
冰凍 vs 火熱,
微甜 vs 微鹹,
香脆 vs 柔軟。
三個對立面,矛盾而和諧。
怪哉。善哉。
美哉!感覺真美妙,多年來,人們嘴巴及舌頭的認同,成就了它在香港味之中的地位。菠蘿包多年演變,可以說是口味、視覺的最大公約數。
6) 菠蘿包邂逅台南
台南府城這店名曰 "李老闆",玩味十足。赤崁樓南行4分鐘,舊街中,騎樓下的摩登小舖,播放香港電台歐美歌曲,偶爾來個商台18樓C座冇牙三姑周老闆,推介的竟是香港上世紀以還,發展出來的地道香港味,不同的歷史文化元素邂逅/碰撞/凑拼一起,好玩極了,置身其中,眼晴望著菠蘿包,腦內懷舊開心激素上升。一包既盡,奶茶喝光,我以抑揚頓挫的港式廣東話,豪氣而禮貌地大聲要求encore…
" 勁! 李 老 闆 ! 真喺唔錯 !
嚟多隻菠蘿油、
一杯奶茶,唔該!
哈哈哈哈哈! "
......
李老闆香港菠蘿包店。台南
.
菠蘿包(上篇)。美味小星球。有容乃大
《食菠蘿包,有感。愈寫愈長篇》上集
( 地點:台南李老闆香港菠蘿包店 )
"李老闆 ! 來一隻菠蘿油、一杯奶茶,唔該!"
1) 搭飛機去台南食菠蘿包?
香港追求速度,某些方面難免犧牲質素。我對香港很多食品,早已不存奢望,但在台南這個慢活城市,香港來的店主夫婦,竟有能耐,把我們60年代,兒時在香港冰室所吃到的口味,重現出來。喜出望外!老中青香港仔香港女,將來可能需搭飛機來這店排隊購食,好重溫他們腦海中,當年茶餐廳吊扇下,菠蘿包本尊的口味。
2) 菠蘿包烘焙。高手創造美味宇宙。
烘焙高手先弄清楚麵粉的筋性 (protein bondage),酵母需用糖之份量,靜置時間,油鹽糖比例,混合次序,OK,成竹在胸,怡然一笑,開啟爐火,創造美味小宇宙!
出爐菠籮包,如新生小星球,混沌中誕生,"小星球"的表面,將裂未裂,捧在手中,猶恐吹彈即破,吃的時候,要帶點慎,抑制嘴嚼肌强烈的衝動,免把脆皮一下子揑破。
平庸之輩所製之菠蘿包,空有模樣,活不出靈魂 :食味徧酸,黏牙痴舌,真箇臨摹大千先生水墨蝦不成,東施效顰,畫了龍蝦,貽笑大方。天堂與地獄口味,既遠又近,烘焙師傅的經驗、悟性和天份是 trump card,决定了兩者的邊界。
李老闆是技術上乘的 card player。毫無疑問。
3)菠蘿包,有容乃大。
Compatibility Wins All!
翻查網上資料,菠蘿包2011年榮升爲台灣四大包之首。原因很多,我認為基本因素是皮脆包軟,包的本身猶如電腦的OS操作系統,開放式,有容乃大,可兼容其它的可能。把包剖開,加入冰黃油塊,美妙的樂章,戛然來一個變奏,生出另一口味,Compatibility wins all,得食客的歡心,有其原因。
台南靦腆小店
小宇宙
Feel good to be able to finish a digital painting in half an hour. Just can't stop an urge to go on drawing and drawing , once the creation-mode is on.
騎行荷蘭西岸
…………
Lisse 的 Keukenhof, 鬱金香花展驰名國際。三月陽光雖猛,仍難敵料峭春寒。大花園的面積500mx1Km,大部份樹桠仍光秃,草地卻翠綠盈目。展館分展鬱金香、蘭花。不太懂花, 花朵的名字数不出幾個,但親臨會場,目睹的、聞到的,內心無不歡喜。由英國Harwich港坐船到荷蘭角港,再骑車北上,經萊頓(Leiden)抵利瑟(Lisse),明日北上阿姆斯特丹
…………
騎行丹麥哥本哈根
…………
騎行丹麥哥本哈根
歐洲一些budget旅館,常有貼心設施: 大厨房,island疏理檯,煲pan刀义齊備,電磁爐多士爐隨時可用。
在外旅行,遠離comfort zone, 最好能先練就一些基本烹飪技能,另加一套欣賞別人的用心法。
细看人生,種族文化不同,厨藝高低有異,但單就"食"這一個字,需填充饑壑,備餐過程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人人專注如一。
話明budget旅館,房價自然是中下,經验告訴我們,最後不是悭多少錢的問题,而是這些地方,往往能虚空自我self ego,擴闊了眼界和心胸。
........
新單車
…………
買摺車一部,預備未來的行程。
這幾天測試車的性能。
買車前,曾有朋友建言, 購買英國品牌Brompton。所持的理由是英國脱歐,镑值下降,價錢較之前平宜了不少,車款設計非常非常elegant,車架摺疊後,體積很小云云....但這品牌的設計,原為市內通勤之用,勉强改裝upgrade,費用不菲,單車長途旅行,實不適宜。
上一部車,座管底端焊接位置齊口斷裂,應是金屬疲勞所致,當日红綠燈前起動,無預兆之下,頹然斷裂。剛買的這部是: 鋼結構,鉻鉬锻製,比上一部鋁合金摺車較坚硬,對安全較有保障。後飛輪最大36齒,輪框直徑450mm,由嘉頓大埔道口,上金山郊野公園,這段長斜,踩來不費力,感覺單車的力量傳動效率很高。
單車運動, 促進健康 , 單車旅行,增廣見聞。花花世界,選擇千萬,沒有所謂最好最完美,只有適合自己需要的,買單車如此,人生做抉擇,也如是觀。
…………
騎行荷蘭: 小摺車
白色小摺車,金屬疲勞,積勞成疾,海牙往萊頓途中,焊接口遽然断裂。載我東奔西跑多年,今頹然瓦解,實在不捨得。拆下双輪,用袋包好,放在臨時買來的二手車上,好繼續餘下行程,冀回港後,另購新車,把双輪裝上。沿由南向北的大堤路上,頂著大風,吃力踩著這二手車。車不熟我,我不熟車,但都努力完成這旅程。望著前貨架的黑包,難免想起一齊欣賞過的風景。失去了,更知以往的可貴。
騎行荷蘭: 凡高
....
長途火車,有電有data, 正好整理一下梵高館觀後感。印象派畫家,別於傳统的地方,是走到户外去,目視、感覺光影顏色变化。作品的內容,他們不太在乎,更不要說'畫以載道',以紀叙宗教故事及道理。
筆觸捕捉、纪錄光影,技法是应用了文藝復興以來對顏色的觀察及研究结果。畫論方面,更進一步的以目睹的景物為起點,發揮個人想像力及表達情感,是畫物像,但又超乎物像more than reality。"...they took an 'idea'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of their work, rather than visible reality..."
梵高早期作品,囿於傳统風格影響,光調黝黯,题材苦澀。後來wet on wet 把顏料塗在尚未乾透的色塊上,精神狀况反反覆覆之間,激情+苦悶+彷彿+迷惘一團糟的時候,動人心弦的作品,一幅又一幅地誕生。
......…
大石下
19座山邊的大石,在纪錄片中出現,又勾起一段回憶。
七歲八歲楼上楼下细路一夥,街市買幾舊蕃薯,裹在報纸中,鋪上樹葉枯草,火柴一劃,劃出了一份掌握火焰的勇氣,濃煙升起,迴轉大石下那早有前人薰黑的泥壁上。
蕃薯燒多久?熟與不熟?這些問題看來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近距離看著火舌吞吐。那燒焦的番薯皮氣味四溢似曾相識,像把我們帶回祖先洞居的感覺。
揭開灰燼,燒焦的蕃薯皮與糖心部份一起吃,滿足極了,嘴角鼻哥手指黑黝黝,下山走去15座水喉脚,大力按水掣,洗乾洗淨,帶笑回家。
大石掩在樹叢之中,被遺忘了。心中與大石结缘的那段日子,是最無憂無慮的時光,憂愁? 是什麽? 這兩個字,那個年纪,真的不懂得如何寫。
…………
台南
舊居。蘇屋
廉航關西
京都出柳町小店
騎行京都: 神社
We travel to lose ourselves騎行京都 , 遊歷旨趣
……… 騎行京都 , 遊歷旨趣
"We travel, initially, to lose ourselves; and we travel, next, to find ourselves. " 前面登的quote看來有點玄,實則很能刺激思考。
萬物形相氣韻,各有不同,幽蘭火楓,静水急河,有其存在的原因。別人的文化風尚,有其淵源。比較印證之下,心生疑問,實屬自然。
自己固有看法暫放一旁,放開胸懷認識他我差異,問號懸在頭頂,最重要的是……承認、欣賞別人的卓越,質疑自己所不曾質疑過的不足。
在別人的國度中To lose onself,那是固有觀點受刺激、挑戰,思想困惑於一時,消化、再检視,是晉新台階之前的必經階段。
We travel, next, to find ourself, 所說的travel,不光是参觀景點之皮相,手機前selfie say cheese 。在生活上,環視週邊,有助確定自我位置和高度,旅遊與人生,道理未嘗不是一樣。套用一句老話:人生本是一場時間的travelling。
日本第一?
京都居酒屋
………………
騎行京都 京都大學幾百米外一傳统食肆,木结構,長bar桌上放有大碗大碗美食,魚蝦筍藕豆腐蘿蔔芋頭,食材简單不過,全是農家田野河溪順手掂來之物,烹調方法簡單,煮出原味。
厨師眼神專注,動作精準,工作勤快,隔著bar 桌看他們工作,真是賞心樂事。食客注目,既是欣賞,又是無形的督促; 厨師受關注,烹調過程中的一舉一動既要講求步骤合理,有效而快速,同時又要顧及衛生清潔。
盤中食物剩下多少,無疑是發给厨師的一份成績單。我們喜歡這小店,每次都清碟,给它100分。
……………
小工房。金菊園
13 座地下。1969年盛夏。右方是金菊園潮州餅家的小工房,用木板鋅鐵皮搭建而成,老闆高高瘦瘦, 面容清癯,大熱天時,白背心,孖煙囪,大汗疊細汗,终日在工房內製作花生糖, 潮式白糖塔。大木槌一下一下打在糖坯上, 聲音甚有節奏,另外,葱蒜炒得香噴噴,也不知製作甚麽, 如今回憶,聲音與氣味尚在缭繞,猶在眼前。家兄測試相機,找來隔居小女孩阿潔做model。Model不慣被攝,表情扭擰。
………………
騎行會安
騎行會安。
燈籠令這個古鎮散發無限的溫柔。
燈籠燃點了這古鎮的經濟。
黃昏,沿河散步。望彼岸,秋盤河一帶, 宛如一幅長卷軸,以多元視點手法繪就而成。
秋盤河十五世紀以來的貿易地位早已褪色,河的兩岸仍遺留不少中國及法國式建築物。古老建築物,不論西東,在商業大潮下,多已改造成為咖啡室、餐廳、畫廊,售賣的是一種叫東方浪漫和西方小巷的閑適。
曾為共產鐵杆成員的越南, 領會中國式黑貓白貓論的神髓, 革命激情過後, 看到強鄰的霸道及沉淪,於是頭也不回,重拾革命前的生產模式,熱烈擁抱西方價值及資本, 對小資產生活情調更寬容。
燈籠,令人看得心花怒放,幸福感油然而生。凝視燈籠,看燈光映照法式大宅的黃色古牆。
凝視燈籠,凝視歷史,秋盤河這岸,看大陸神州那岸,燈籠光茫,既不可親,也不溫柔,就算有,也是騙人的。
弊,又讓大陸壞我心情。
…………
六月三日
臺湾。印象
………………
臺湾。印象
1985年。
首次到台北,
對這個城市充滿好奇。
仲夏,酷熱潮濕,與香港無異,但汽車廢氣嗆鼻,機車如豕突,混亂景况,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過馬路難,騎楼下行走更困難,行人路級高级低。呆立台北街頭,與之前到過的上海、廣州無異,都是髒、亂、熱、湿。偌大的一個城市,有很多地方要探索,但又不知何去何從。
好奇。整天在路上走,去看,去比較,心想,這是一個缺少了靈動微風讓人喜愛的地方。兩岸政權城市管理與政治空氣,都是一個款,颟頇、老大、腐敗,令人窒息。
往電影院鑽,避過下午的酷熱,看的是候孝贤自傳式電影《童年往事》。"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中華民國國歌奏起,黑暗中,觀众稀疏,無精打采,緩慢起立。
旅遊签証兩星期,台北入,高雄出。車程漫長,经基隆下蘇澳、花蓮,上太鲁閣,经埔里,终點站高雄。坐在車中,窗外景色後溜,現在回想,如電影回播,浮光掠影,很候孝賢。離開高雄那一天,暴兩成災,街道水淹。
那是解嚴前一年的台湾。
感到有幸,因為多年後再訪台湾,當時的記憶成了比較的参照。
………………
騎行臺湾Day 1
個多小時,我們由濕冷鬱悶的香港,飛抵台南。明天由這出發,沿環島1號線,順時鐘走一圈。首站嘉義,距台南65km。將會經過嘉南地區的主要農蓄牧區(新港、善化、後壁、菁寮……)。今天嘗了黑豆腐花、炒鱔、鱸魚湯、麻油炒田七葉。太好吃了!也造訪這果汁店。台南來了幾次,也和老闆夫婦熟了。木瓜牛奶是必飲的了。10天後再回台南,到時再有机會欣賞美食。
骑行臺灣Day 2
咖啡店老闆娘說台南很少這樣下雨,又冷又濕。看天氣圖,明天才會好轉。毛針细雨下個不休,今天計劃有變,原本踩去嘉義,現改為嘆嘆咖熱啡好了,反正,纪綠自己創,計劃因時制宜,重要的是順心。
向老闆娘請教了煑咖啡之道。豆質、水温、時間,樣樣重要,但重中之重,回歸到根本,老闆娘說,咖啡好不好喝,還是主觀的啦。
………
台南-嘉義
天氣变幻莫測,火車往嘉義途中,雨水漸收,看來,較冷而乾的氣團已向南推進。既然天色稍為放晴,我們在嘉義南面15公里的後壁站下車,取道木棉道及小南海往嘉義市。
農田處處,綠色滿滿,踩著踩著,也忘了什麽環島1號線。美好風光處處,人在其中,悠然自得,看來環島偉業,是哄我們自己來的好理由。
天氣如此,風景如此,條件陳列於前,只有適合自己的旨趣,才是最好的旅程,環島成否,根本不重要。
今早在台南吃過阿堂魚粥、與樹有風咖啡店老闆娘聊煑咖啡之道、下午在後壁一帶浪遊田野,好玩!充實的一天。
騎行臺湾Day3 嘉義
烏雲密雨已過,天空放晴,八卦形的城市規劃,蕩遊其中,迷失也是樂趣。晚來踩車街頭吃當歸土虱、药燉排骨,香港不常吃的,現在什麽也放胆試。尋常之處見真味,令人感動是绿豆糖水,閉眼輕開記憶寶庫,當年鄰居兩位老人家開的糖水舖,賣的就是這種味道。'細路仔'是店舖的名字,老闆是當年國軍的退役軍人。细嚐糖水,想起他們。
…………
每個地方都想深入遊覽, 但時間有限,旅程的深度與長度,二者不能兼得。决定由嘉義開始跳步走,火車、踩車结合,抵台北後折回台南,途中看時間、心情、體力、天氣而定,再補回一些之前畧過的路段。東部,要放棄了。台湾,一次是玩不完的。
騎行臺湾 Day 4 & Day 5
在台湾骑行,環島與否,都可参考環島1號線。Google 地圖標示了沿途補給站,手机上網方便,計算了距離、速度、串連地方景點,然後逐步前進,邊行邊吃邊看景,以環1號線為主軸,穿插左右,或造訪古廟,或溜過農田阡陌,再回到1號線,這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
由壯志環岛旨在完成距離上的纪錄,改為縱深認識這片土地上的一些城鎮,算是補充了一些對臺湾認識上的空白。沿途探訪人文風景,收穫頗為豐富。由嘉義經大林踩到斗南,再向東北方踩到斗六市,雲林公路兩旁的廠房農田,交錯映入眼簾。西部這一段環島路,算是認識了,但感覺不特別有趣。
由斗六市搭火車到新竹,車行兩小時45分鐘。黄昏抵達新竹。以前不特別喜愛的潮汕閩南貢丸,今次在新竹城隍廟攤檔嘗過了,可說的只有一個字,贊!貢丸之外,新竹尚有很多有趣的東面待我們發掘……。
………………
李鄭屋燈塔山
李鄭屋"燈塔山"
"2馬路"一名,不知出處。混沌兒時,只知道是一處新奇、驚險的地方,馬路缘起那裏,止於何方,一概不知。家兄 chi wo yau 頑童奇遇記般記叙挖掘2馬路中心貓眼石的經過,驚險刺激,也勾起我對2馬路的一些回憶。2馬路,是英文字母 "Z"的象形? 是因為大埔道由馬騮山至嘉頓拐了兩個大弯,故此有此名?
補上一些對2馬路的記憶片斷。
北九龍裁判司署左側的登山楼梯,由山脚到鐵閘,梯級不過数十,但卻是村童歷险洗禮的登天路。梯頂閘門约2呎半x6呎,登山,必須經此門。這閘常年上鎖,不甚歡迎外人進入,至於甚麽人可進入,真的天曉得。
村童要麽在閘門右側繞過鐵蒺藜,要麽……就在刺鐵下的雨水渠進入。渠的徑口,约2呎x2呎。水渠環山而鑿,上蓋有一塊一塊3呎x2呎x1.5吋的石屎板。渠中匍匐前爬,深秋陽光渠頂蓋缝射下,揚起的塵埃,閃閃生光。枯葉枯草,氣味芳香。
不知何時何月,有些石屎板早已崩爛, 在渠內爬行约五六呎,找到缺口,跳上路面,繼續登山 , 之後数百级,每级约六吋高,是連跑帶跨衝上去的,山頂燈塔的導航燈,既指引飛機,也驅動小孩的好勝、好奇心。山頂光秃秃,滿是黄泥沙粒,一不留神,容易滑倒。踢著膠拖鞋,想跑得快一點也困難。
西望,小孩遥指由華爾登開來的汽車,各選心水,比擬賽車,看誰先完成兩個大弯,東望,看鐵鳥朝九龍仔山红白導航飛去,降落啟德。
一整個下午,就在飛機起降、沉默與嘻笑聲渡過。在這山('燈塔山') 看那山(九龍仔山),風飄飄,感寫意。
在2016看1970,感覺仍很近。
Penang檳城
…………
檳城Lorong Baru
福建蝦麵、细格瓦仔地磚、吊扇、炸魚頭米粉、雲石枱面、夏日的黄昏、服務勤快的伙記,說的是野峰王沙口音的廣東話,哈,是七十年代油麻地街頭排檔的重現。
機靈醒目的伙記,聽到我的口音便即時抬高了啤酒的價錢(若干巴仙?)。稍後,嚐到原味的熱薏米水,之前的價格落差所帶來的心理疙瘩,一下子完全撫平😊。
………………
單車遊縱谷 Rift Valley, Taiwan
https://youtu.be/XkSXn4M4xcU
與好友共遊台湾,踩著单車,由北而南,沿花東縱谷至台東、台南。 中學畢業之後, 各奔前程, 今次因單車再次結緣,各人自加拿大、星加坡、香港先後抵台,共同展開一段10日行程, 當中天氣變幻莫測, 驕陽暴雨都曾經歷, 慶幸沒有人受傷和患病, 老同學都十分喜歡這段經歷, 我們多月來的籌備功夫,並沒有白費。
https://youtu.be/XkSXn4M4xcU
佳偶天成
那年頭,透過螢光屏,看到日本社會的先進,人與人之間的禮儀,若相信社會發展需經歷不同階段,那麽,香港輕舟已過,物質富庶水平應不下於"佳偶天成"年代的日本(?),但,其他方面又如何呢?
Source:
" ……70年代初無線剛開台不久,沒有太多的資源和經驗製作本地節目,所以買入大量日劇,當時稱為“日本片集”,再配上廣東話在黃金時段播放,日劇在香港的第一個光輝歲月,風靡了不少港人,也讓日本文化正式入侵香港。 那時候日劇的種類繁多,計有運動勵志的(如青春火花,綠水英雄,柔道小金剛,紅粉健兒,棒球怪傑,網球雙鳳……"
I'd like to build the world a home
………………
冬夜,七層大厦燈火通明,遠看像一棵一棵碩大的聖誕樹。世界大同、種族和諧,青春少艾星空下合唱, 徙置區萬千電視同步播出。 一家人圍檯晚飯看著電視廣告, 嘴裡細嚼臘鸭,心裡喑嚼歌詞 。 懷舊,這歌不能少, 歌聲一起,就是暖人心肺的 jingle bell 感覺。温馨! 忘記了是在jungle中。
I’d like to build the world a home
And furnish it with love
Grow apple trees and honey bees
And snow white turtle doves
I’d like to teach the world to sing
In perfect harmony
I’d like to hold it in my arms
And keep it company
https://youtu.be/_zCsFvVg0UY
Macau 3
………………
吃完一頓葡國餐, 澳門老友昌及姬絲汀推介一檔糖水攤。我們一坐下就叫了腐竹雞蛋薏米糖水、芝蔴糊、湯圓。芝蔴糊的味道,是徙置區年代糖水阿叔所賣的風味,那是未發跡前的香港, 在尋常小區街坊小吃所找到的原型味道。
來到澳門,方知香港已失去了這麽多。
………………
Macau 2
………………
鳳凰餅家躲在紅街市側,已有幾拾年歷史,眼前每一種餅糖小吃,都是某一情景的記憶鑰匙,有南乳味雞仔餅、合桃酥……,光是看看也是樂趣。
※ ※ ※
「你他唔放些資料上fb?多些客人嘛。」
「千祈唔好,而家做到做唔切!
喱度遲早要拆啦!」
「會在附近繼續營業嗎?」
「到時再算吧,有冇人繼承都唔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