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宴之聯想

猶太民族的教育方式, 可供借鏡嗎?

餐桌上閒談的形式, 折射出一个民族對智性開發的看法。

中國大圓桌, 包含了多少這古老文明沉澱下來的封閉特質。正中央坐着大家長, 虛左位以禮待客人, 家中各人, 各有座次; 坐有度, 食有度, 錯誤不得。今人眼中, 置身其中, 如坐芒刺之上, 輕聲耳語固易招大家長喝止一句:「食不言, 寢不語! 休!」, 遑論侃侃其談乎?

對! 食不言, 寢不語, 對很多華人家庭來說, 這彷彿是神祗頒發的禁令, 不得僭越半步。 這使我想起一本書, 敍述有關猷太人餐桌旁的教育 : 猷太人用餐之時, 正是啓蒙小孩智性的好機會, 話題包括哲學、政治及金融議題, 小孩咀嚼 challad bread 時, 腦袋也開始學習思考, 餐桌禮儀是皮相形式之學, 固然很快掌握, 而在這富智性啓發的晚餐氣氛薰陶下, 猷太小孩心靈境界之提升, 與腦袋思考的進步, 豈不能突飛猛進? 猶太民族人才輩出, 並非無因。

有關猶太聖典《塔木德》中的一个小故事:

在每一個猶太人當小孩懂事之初,父母翻開聖典,滴一點蜂蜜在其上,叫孩子吻那滴蜂蜜。

猶太人父母親幾乎都要問孩子一個問題:“假如房子突然起火,你會帶什麼東西逃跑?”

孩子回答是金銀珠寶,那麼父母親會進一步問:“有一種寶貝, 無形、無色也無味,你知道是什麼嗎?”

孩子答不出來,父母親就會說:“孩子,你應帶走的不是別的,而是這個寶貝,這個寶貝就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隨著你。”

朋友中,對子女的態度, 遊走以下兩端之間: (A)愛護非常、溺愛有餘、處處保護 vs
(B)尊嚴膨脹、頻密發出機械式指令、設限種種 。 家庭教育,不是應該壘建在綿密細緻的邏輯訓練,與潤物無聲的心靈培育之上嗎? 猶太民族的教育方式, 可供借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