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岔口的石上放好相機,計時10秒,擺好姿勢,咔嚓! 30年前一刻,凝結下來。 87年1月1日,3日兩日行程。
1) 攤開香港地圖,自定東南西北四點,在有限空間內游走。不需想得太多,一套替換衣服裹在裕華百貨膠袋內,綁在單車尾架,踩車上路去。狐獨旅者,自顧自行,路程總里數,卻不確定,某程度上,有種苦行意味; 身邊物品減至最少,故意離開comfort_zone,苦勞軀體,找苦來辛,數天默然不語,衹與自己對話。
2)背景山咀是「分流」,位處大嶼山西南角,對出海面可見 珠江(東江北江西江匯流) 濁流與海水的分界線,黃藍壁壘分明, 山上遙望,政治聯想飄然入腦,壞我心情。翌年(1988),大陸有《河殤》一紀錄片播出,以河和海洋,分別解說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之不同,內斂vs外向,保守vs進取,分析鞭辟入裏。我知道為何當日佇足山頭,有那一刻愀然的感覺。
3) 由梅窩踩到石壁水塘引水道,之後一般路不可騎,需推車上落山路,沿海邊石灘小路行至大澳。時移世易,九七年新機場在此建成,當年香港的西南死角,成為今天香港經濟活水的新泉源。
執拾舊照,覓得當日「天然沖曬店」的贈相一張。旅程本身就是啟發和回報。再看相片,細味當初,未嘗不是當日旅程的延續。
當日行程:
東南西北四隻角: 東(大埔),南(西貢大廟) 西(大嶼山 分流), 北(元朗)。 大埔沙田馬騮山西貢將軍澳三家村筲箕灣黃泥涌香港仔中環梅窩分流大澳屯門元朗嘉道理回大埔,三日兩夜,晚宿佛堂門大廟前地及梅窩。
東南西北四隻角: 東(大埔),南(西貢大廟) 西(大嶼山 分流), 北(元朗)。 大埔沙田馬騮山西貢將軍澳三家村筲箕灣黃泥涌香港仔中環梅窩分流大澳屯門元朗嘉道理回大埔,三日兩夜,晚宿佛堂門大廟前地及梅窩。